在社福机构实习近2个月,透过社工专业服务多重障碍人士

印度斯坦艺术与科学学院,为2位亚大社工系实习同学,举办欢迎典礼。
亚洲大学社会工作系黄靖婷、张荣峰2位同学,获教育部新南向学海筑梦计画补助,今年暑期前往印度国立多重障碍人士培力机构(NIEPMD)实习近2个月,学习社工部门的实务运作模式及跨专业合作,并接受盲人点字与手语课程,与身心障碍者的基本沟通,对未来专业助人工作极具启发性。
亚大社工系主任陈美智表示,本次实习由亚大人社院院长廖淑娟、印度斯坦艺术与科学学院(HCAS)人社院院长Dr. R. Sakthi Prabhad、印度国立多重障碍人士培力机构共同促成。该机构涵盖:医疗、教育、心理、职业训练等多部门,强化身障者的康复与生活适应,推动他们逐步融入社会。
2位同学在NIEPMD的实习重点包括:个案会谈、个案纪录撰写、会谈技巧学习、及社会团体工作与情境剧的操作,也深入了解机构内各专业部门的运作。他们说,「在印度,所有专业人员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,没有歧视,只有希望帮助更多需要协助的人。」同时也深刻感受到语言适应的挑战,不懂当地语言,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。

亚大社工系同学,带领团体活动。
张荣峰同学分享,在学习盲人点字与手语时,老师在第一堂课就提醒大家,这些课程不需要死记硬背,而是理解身障者的沟通模式,因为只有换位思考,社工在未来协助个案时,才能真正贴近案主的需要。
在实习之外,他们也体验了印度当地特色,包括:手绘艺术、传统服饰、文化村参访、嘟嘟车交通体验、世界遗产Mahabalipuram参访、原住民部落参观、及印度独立日庆典等。黄靖婷同学说,海外实习最大的不同,不仅是专业与语言上的学习,更是多元文化的探索。很庆幸能有这个机会来到印度拓展视野,也大幅提升了英文能力。张荣峰同学说,与实习比起来,日常生活才是最大挑战!从时差、饮食到交通都与台湾不同,必须花更多时间适应。正因如此,更能体会到什么是「独立」。
指导老师导廖淑娟前往印度访视2位实习同学,她说,透过国际实习,培养同学多元文化的理解、包容性及双元文化的思考,也从与印度机构督导的互动中,了解到社工路一致的目标,就是服务弱势族群、为弱势族群发声,共同努力改善其处境。

亚大社工系廖淑娟老师(右2),与印度国立多重障碍人士培力机构人员、实习同学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