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选出12位优良班导师,关怀、同理、建立师生信任关系,协助同学发展自我潜能
亚洲大学鼓励建立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管道、关怀学生,每年选拔「优良班级导师」,112学年共选出6位校级、6位院级优良班导师,老师们都强调,要倾听学生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经验,接纳学生的情绪并释出关怀与同理,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,才能让学生迈出步伐、建立自信,发展自我潜力。
此次选出的校级优良班级导师包括:心理系张瀚云、职治系王于欣、社工系陈秀静、护理系彭逸稘、财法系陆敏清、幼教系罗育龄等6位老师。院级优良班级导师为:保健系吴文慈、物治系陈彦年、健管系龚佩珍、时尚系林卿慧、商应学系詹启祥、资传系曾也慎等6位老师。
心理系张瀚云老师表示,把同学当成独立个体、尊重同学的多样性,扮演引导者的角色,提供资源、机会和反馈。陪伴情绪困扰的同学一路走来,看到他们逐渐融入人群,在课业上变得更加自信,深感作为导师的美好。
职治系王于欣老师指出,「陪伴,是最深刻的教育。」她会记住每个同学的小细节,以真心陪伴作为核心理念,用彼此都能自在和放松的方式互动,并努力建立充满温暖与包容的班级文化,引导同学善用校内资源,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向。
社工系陈秀静老师说,班级导师的角色着重在专业示范与陪伴,她以一致、稳定的态度与同学建立信任关系,以「有事的帮忙做,没事的找事做」理念,透过干部角色的分配与活动参与,让同学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。
护理系彭逸稘老师表示,「用心陪伴」、「全人发展」是她班级经营的核心。无论是课业、生活问题,都希望成为他们信任的支持者,透过晤谈、匿名聊天室,让同学畅所欲言。创造班级凝聚力的活动,适度陪伴加油打气,让同学体会团队力量与导师的支持,也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。
财法系陆敏清老师指出,作为导师要保持跟年轻学子学习的心态,不断提升自己了解同学所关注的潮流变动,也能保持更适当的教育视野。同时,要适时给予同学自主决定空间与责任感,以发展其自我管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,提升其自信。
幼教系罗育龄老师说,以「爱与榜样」为班级经营的核心,透过三级预防机制落实全班活动、小组与个人辅导,以及特殊辅导。全班活动以Line群组联络、举办班会、参与系上各类活动与讲座,来增进学生的互动与学习。关怀身心状况不稳定的同学,并协助转学生选课,实践陪伴同学「多走一哩路」的教育信念。

亚大112学年「校级优良班级导师」,(由左而右)心理系张瀚云、职治系王于欣、财法系陆敏清、幼教系罗育龄、护理系彭逸稘、社工系陈秀静等6位老师。